第 106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关于怎么通过有情人终成兄妹这种方式来义绝,不管有没有这个需求的人,都眼前一亮,忍不住说道:【展开说说】

    展开说说就展开说说,唐朝女性可没有宋以后女性那种被压迫讲究贞洁不敢说的情况,唐朝的再嫁比例是非常高的,不就是再嫁一个人吗?还不容易?

    【那啥,家里有人单身吗?有的话让长辈当中一个人去跟另一个人勾搭就行】

    【其实没有实质关系也可以,只要被人看到衣衫不整,咬死了两人有关系就好,又没有办法验明正身,确定你们有没有睡过?】

    这句话很短,但是信息量很足。

    明清的道学们已经捂脸长叹世风日下,但是当时的小说家们却眼睛放光,开始准备在自己的小说情节里加入相关的故事了。

    明清的女子也只能感慨:“这也是唐朝的女性才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搁在我们这些朝代,怕不是要被沉塘。”

    有家中男丁凋零没办法作为娘家给女儿L撑腰老妇人听完这个消息,想到自己被折磨的女儿L,忽然起了念头,飞速冲入亲家家中,撕破自己的衣服,对着亲家男性长辈说:“是你犯罪还是我们苟合,你可以选一个,总归我闺女是要离开你们家!”

    老妇人看了这些天的天幕,内心已然明白:没有办法改变律法的时候,凭自己一己之力,只有鱼死网破,才有可能挣得一条生路。

    对于女性的压迫,归根到底还是阶级。

    说起阶级,伍爱华就想起了税收制度。

    “之前说起丁口税,这只是古代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唐朝一开始税收制度主要采用的是租庸调制,中期之后采用的是两税法。”

    “唐朝的租庸调制是这样规定的,接受国家田地的男丁,每丁每年要缴纳粟两石,服劳役20日,这就是租和庸,至于调,则是每户要向国家缴纳绢棉布麻若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田地是归国家所有,并且授田给各个男丁耕种,他们采用的是均田制。”伍爱华说道。

    “在均田制的规定当中,所有的土地归国家,国家根据各个户人口的年龄、性别、身份,还有身体状况,给予授田,主要分为永业田、口分田、职分甜和赐田。”

    “永业田是可以被子孙继承的,口分田是根据家里的人口数量来确定的,职分田则是根据官员职位确定,而赐田是皇帝赐给有关的贵族和官员。”

    “一般情况下,授田百亩,永业田占20亩,口分田占80亩,这是一个成年男丁的可以获得的授田数量。”

    【一百亩这么多?】

    【我们家只有十几亩,粮食和青菜都不用买的。】

    【那时候种田和我们现代种田能一样吗?没有良种化肥农药,不给那么多田地是会饿死人的!】

    看到后人说十几亩就完全足够全家的口粮,唐人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明清的人也羡慕唐人,居然有国家给的一百亩田地。

    伍爱华没有注意田地的数量问题(),??厐?“げ????灥???葶??⒖[()]⒖『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口分田就会被收回,这也是为什么说孤儿L寡母很容易活不下去的原因。”

    “不仅仅是普通人的妻儿L,官员的妻儿L也会面对相应的情况,因为官员如果没有获得额外赐田的话,他们死去后,职分田并不会被保留。”

    “职分田应该是唐朝官员的重要收入,根据记载,唐朝九品官就有200亩职分田,一品和二品的官员更是有上千亩。”

    说起这个,伍爱华没忍住又偏题了。

    “记得之前白居易去京城考试,某个在当时当官有点名气,但是现代不太知名我不记得叫啥的人评价他说,‘京城居,大不易’。”

    “后来这人看到了白居易的文采,才说,如果是白居易这种水平的话,那确实在哪里都很容易。”

    听到伍爱华这话,白居易还没扬名的朝代,已经有人开始猜测是谁这么慧眼识珠了。

    “但是我在看到唐朝官员有的田地数量之后,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田,那些官员还是会活的很拮据?”

    “京官拮据,甚至不是唐朝一个朝代的现象。”

    伍爱华说起来非常不理解:“不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明清朝,还是富得流油,愿意花一大堆钱养冗官的宋朝,在京城,如果是寒门出身,没有家庭背景的小官,看各种记载,他们好像活的都不太舒适。”

    听到伍爱华这话,朱元璋却觉得理所当然:只是当一小官而已,居然还想着在京城置办产业不成?

    怎么?你们是想挖我们老朱家的墙角来富裕你们自己家吗?

    像是朱元璋这样又要马儿L跑,又不舍得给马儿L吃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