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37章

    *

    苏景殊精神恍惚,“把汉兵的什么送给番兵?”

    郭逵半死不活,“战马。”

    狄青两眼空空,“把谁的战马送给番兵?”

    郭逵心如死灰,“汉军的。”

    不用俩人再问第三句,郭将军已经自顾自重复了一遍,“你们没有听错,我也没有说错,鄜延路的战马不够分,韩相公让汉军骑兵将战马让给番兵,现在骑兵正在里面和他们的爱马告别。”

    狄元帅张了张嘴正要问什么,郭将军再次未卜先知,一脸疲惫的回道,“我劝过,但是结果元帅也看到了,韩相公根本不听。”

    大宋的确缺马,游牧部落也的确比大多数汉人擅长马战。

    话说的没错,但是因此让汉军将士将战马让给番军将士就是不对。

    番邦部落愿意归附和他们愿意为大宋尽忠是两回事,秦凤路为了防止番兵复叛将他们部落里的青壮年全部打散编入各军,只留老弱妇孺归原部落首领管理。

    他们鄜延路可好,直接将前来归附的番邦部落全部编入番军。

    不是不能这么编,而是现在不是让番兵单独成军的时候,至少过个三五年等他们稳定下来再说。

    现在直接让番兵独立成军,回头他们全军一去不回怎么办?

    平时厚待番军他可以理解,那是为了让番人安稳留下不闹事,汉军将士抱怨的时候他们还能找理由安抚。

    番兵的粮饷赏赐比汉兵多他们忍了,把汉军的战马抢走让给番兵……韩相公自己想想这合适吗?

    西军以弓弩火器为重不代表骑兵不重要,他们“倾家荡产”买马才训练出这么点儿骑兵,没有战马的骑兵还叫骑兵吗?

    郭将军说起韩相公到鄜延路之后的所作所为几乎要猛汉落泪,狄青黑着脸在军营里待到傍晚,看完操练看伙房,吃完午饭再看操练,一天的时间足以让他了解军中情况。

    汉军将士的日常了解完,番军也不能放过。

    郭逵翻身上马,压低声音说道,“番部两军由韩相公亲自指挥。”

    言下之意:那边不归他管,想去番军大营得先和韩相公打招呼。

    狄青:……

    苏景殊:……

    这和被架空有什么区别?

    堂堂一路经略安抚使,怎么能惨到这个地步?

    郭逵也想知道,他堂堂一路经略安抚使怎么能惨到这个地步?

    就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所以韩绛一到延州就能毫无顾忌的把他架空?

    更要命的是,按照大宋官场的规矩,韩绛还真能合理合法这么做。

    狄元帅的表情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那叫黑云压城城欲摧,叫山雨欲来风满楼。

    接下来几天时间,苏秘书跟着他们家元帅将鄜延路七军转了一遍儿,狄元帅看着没什么反应,但是他和亲卫队的亲卫都知道这是要攒个大的。

    火气当场发出来还好,当场不发……

    嘶,祝被元帅惦记上的人好运。

    军营视察完毕,京城的回信也到了。

    狄元帅冷笑一声,直接把韩绛、郭逵、种谔、折继世都带回京找官家当面理论。

    他是没资格让韩相公干什么,官家有资格就行。

    苏景殊没走,他和赵卨留在延州稳定情况。

    为了防止有不长眼的过来找事儿,亲卫队全部留下保护他们柔弱的机宜大人。

    苏机宜:……

    不管怎么说,回京在官家面前吵架总比在延州让韩绛一家独大强。

    苏景殊对留在延州也没意见,他是经略司的机宜文字,但是到西北一年多在经略司的时间还没在转运司长,好不容易有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跟前,他得好好和前辈交流交流。

    机宜文字这个差遣够不上一方主官,但是职权很重,还能接触到大量机密情报,是个历练几年就能平步青云的好差遣。

    大宋只在边地设经略司,北方和辽国谈和之后,真正能主管军事的经略司只剩下西北几路,所以仅有的几个经略司机宜文字的差遣分外抢手。

    按理说苏景殊的资历不太够,但是他之前几次调动从来没任满过,不算没任满只看办过的差似乎又还行。

    最重要的是,官家和现任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兼平西统镇大元帅狄青愿意。

    赵机宜的情况不太一样,他的资历已经足够调去成为一方主官,只是和郭将军相处的太好,所以自请留在鄜延路继续干。

    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太复杂,遇到个合心意的上官不容易,等郭将军调去别的地方他再升迁也不迟。

    这一等,就等到了韩相公空降为陕西路宣抚使。

    “陕西”打头的衙门一般都在京兆府,也不知道韩相公怎么想的,愣是舍弃京兆府来了延州。

    再然后,再然后就不用说了。

    鄜延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被韩相公看上。

    咳咳,有点不礼貌,但是这时候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韩相公回来他和郭将军就会被调走,韩相公不回来他和郭将军就能留在鄜延路,反正没有继续共事的机会,就算说出口的话传出去也没关系。

    苏景殊给嘴巴拉上拉链,赵大人放心,他是个合格的树洞,不用担心秘密从他这儿传出去。

    赵卨瞅了他一眼,假装信了他的鬼话。

    苏机宜是不会大张旗鼓的散播别人的秘密,他只会把不知道哪儿听来的事情重新加工成面目全非的样子卖给勾栏瓦舍里的戏班子。

    乍一听没什么问题,都是可以风靡勾栏瓦舍的好本子。

    仔细一听哪哪儿都不太对,似乎是在借话本子嘲讽什么。

    但是真要说哪儿不对在嘲讽什么观众也说不上来。

    赵机宜委婉的表示,虽然他不经常去京城,但是他也是正统进士出身,同年好友遍布朝堂,不是人不在京城就什么京城

    的消息都不知道。

    西岭先生不会以为自己藏的多隐蔽吧?

    苏西岭:……

    哈、哈哈。

    咱换个话题。

    苏大人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和前辈请教正常的经略司机宜每天要干什么。

    军中战时以打仗为先,不打仗的时候呢?军队改革?

    赵卨点点头,“整改不单单是重新编排,还要考虑将士的配合以及后勤供应。()”

    ??汑??养坿??葶譎????????絶?げ镞????葶??橵畑啓???魑彎???????魑???げ??????魑葶?偛癞???题?

    ?潦詫?厐?“顛?豔譳?汑?????聻魑??灬????????葶譎?豛?魑?鑞彎??敧????()?『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赵卨笑道,“蔡大人此番回京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有蔡大人在,军中之事不必劳烦王相公亲自动手。”

    蔡大人在西北多年,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处理政务都经验丰富,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全面整顿军队会由他接收。

    苏景殊点点头,“也是,蔡大人比王相公更熟悉军旅。”

    军中之事要交给熟悉军队的人来做,官家派韩绛来西北就是想着他曾经有过推动禁军改制的经验,而老王没有在军中待过很有可能会犯“想当然”的毛病。

    虽然最后还是没逃过“想当然”,但是已经可以看出不通兵事的文臣空降成军中一把手有多可怕。

    王相公比韩相公经验还少,与其让他亲自操刀,不如让经验丰富的蔡大人出马。

    至少蔡大人真正带过兵打过仗。

    打的还都是胜仗。

    看蔡大人和狄元帅同在京兆府能和平共处那么多年也能看出来蔡大人在兵事上是个靠谱的,他要是不靠谱狄元帅第一个不同意。

    将兵法本是范文正公和张亢张将军提出来的,为了军中不再出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现象,也是为了方便军中管理,将军中每两到三千人编为一将,这些将由本路的都监固定指挥。

    都监之下又有十二个指挥使和二十五个教头分别来训练者六个将的士兵,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强将领和士兵之间的联系。

    有点像后世的师改旅,一个将差不多就是一个团。

    后世一个团的标准是一千五百人,一个团配有三个营,一个营配有四个连,一个连三个排,一个排三个班,一个班十个兵。

    一个连加上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各排排长、司务长等干部以及炊事班,一共差不多是一百二十个人。

    再往上的师就类似路一级的经略司,一个师包括五六个团,再加上隶属于后勤的二线非战斗单位,标准人数是一万人。

    而旅比师人数少,标准人数在七千人。

    师改旅的目的是提高军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大宋需要的也是提高军队灵活性和战斗力,哦,还要再加上一个裁汰冗余人员。

    那就是大宋版的

    ()    “师改旅”加“百万大裁军”。

    不看韩绛在鄜延路的骚操作,目前大宋各路的小规模师改旅、啊不、小规模将兵法都进行的非常不错。

    虽然进度慢,但是没有引起兵变,也没有耽误战事。

    西北几路的反馈良好,蔡大人才好在进入枢密院后全面推行将兵法。

    大宋开国时的更戍法是为了分化地方藩镇防止藩镇拥兵自重惹出事端,这么多年来问题也很明显,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连武将自己都指挥不动手底下的军队,文臣就更指挥不动了。

    范文正公和张将军当年在西北推行将兵法效果很好,西北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可惜没等他们进一步经略西北大宋就迎来了连年天灾,朝廷只能和西夏议和专心应对各地的灾荒。

    这一耽搁就直接耽搁到了现在。

    好在虽然蔡大人早年在新政的事情上和范文正公意见不同,但是在军事上却达成了共识,在西北那么多年不光打仗生猛屯田有术,在整改军队方面也很出成效。

    要是郭将军没有和韩相公起冲突,他身为鄜延路最高军事长官可以直接统帅两到三个将(团)作战,而每个将(团)都有负责的都监(团长),如此也能解决战时职权混乱调兵难的问题。

    还有就是,蔡大人走之前只在沿边几路试行过将兵法,永兴军路在鄜延路、环庆路、秦凤路、泾原路中间,虽然同在西北但是不属于沿边,所以永兴军路目前还是旧制。

    赵卨对永兴军路的情况羡慕不已,“多好啊,到时朝中下令将驻军编成将可以直接编,哪像鄜延路……唉……”

    不怕从头开始改,就怕改了又改改了又改。

    蔡大人在西北的时候鄜延路已经尝试过改军为将,韩相公来了之后又重编了一次,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还得再打散重编。

    番兵可以编入将中,每个将的人数也根据各地的情况浮动,但是绝对不能有将全是番人。

    苏景殊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然后给倒霉催的赵秘书一个无能为力的眼神。

    前辈加油,能者多劳,人生在世哪能事事都趁意,凑活着过吧。

    赵卨叹了口气,事已至此,不凑活着过还能咋?

    希望韩相公回京后就别再来了,西北遭不住,真的遭不住。

    朔风卷雪,寒气袭人,腊月的京城已经很有年味。

    短短三个多月而已,狄元帅再次回到京城,这次的心情和上次截然不同。

    上次是回京领赏,他和身后的将士们从进城到进宫都是百姓夹道欢迎,刚好那时菊花盛开,满街的各色菊花差点把他们埋了。

    这次回京是为了告状,天寒地冻雪虐风饕,城里的百姓热热闹闹准备过年,他们凄风楚雨走在街上都格格不入。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